俄乌冲突一周年:
近期,关于“瓦格纳集团”宣布击毙176名日本雇佣兵的消息在网上广泛传播。据称,这些雇佣兵被“瓦格纳集团”在战斗中利用“亚核武器”——温压弹击败。温压弹是一种富含燃料的高爆炸药,爆炸后会瞬间造成高温与缺氧的环境,主要用于攻击楼房、地堡和洞穴等密闭空间,效果极为显著。自1945年广岛、长崎之后,温压弹再次在战场上被使用,尽管具体死伤人数难以核实,但确实有日本兵参与了乌克兰战场的战斗。
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至今,刚好是一周年。美国总统拜登近日突访基辅,发表讲话;普京则通过国情咨文向全球发表声明,态度依旧强硬。这一周年,世界的焦点又重新聚焦在这场持续已久的战争上。无论是普京还是拜登,大家似乎都没有详细回顾这场战争给无数家庭带来的创伤,尤其是那些在这场战争中失去家园或生命的民众。
展开剩余83%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军事领域的人,虽然我对俄乌战争有过长时间的观察,但鲜少发表过自己的看法。如今,这一周年的节点,我觉得有些话该说出来。
一、普京不是一个军事家
记得俄乌战争刚爆发时,很多专家预测乌克兰很快会崩溃,俄军将轻松击败乌克兰。而普京,作为“战斗民族”的代表,被许多人视为强大的军事领导者,大家以为他可以轻松解决问题。可惜的是,这一切理想化的预测都没有成为现实。
实际上,俄军的表现让人失望。普京的战略盲目自信,认为凭借俄罗斯世界第二的军事力量可以轻松击败乌克兰。然而,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已经大不如前。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滞后,士气低落,士兵的战斗力无法与西方的现代化军队相抗衡。普京忽略了俄罗斯经济持续衰退、科技进步停滞等因素,使得军事进攻并没有如他所料的那般顺利。
普京动员的俄军第一次进入乌克兰时,虽然初期获得了一些进展,但却没有突破性胜利。随着战争的持续,俄军遭遇了乌克兰顽强反击,俄军逐渐撤退,甚至放弃了已经占领的部分重要战略要地。普京尝试增兵,然而西方的支持令乌克兰军队得以恢复战斗力,俄军不得不以消耗战的方式继续拼杀。普京在战争中的犹豫不决、畏手畏脚,造成了俄军许多不必要的损失,这一切都表明他并非军事专家。
更为荒谬的是,普京将这场战争称为“特别军事行动”,这种模糊的表态让人看不出其真正的战略意图,也显得极为轻率。战争本应是零和博弈,敌人只会在绝对的胜利面前停手,而普京的“特别军事行动”则让俄军在战场上手脚束缚,无法全力出击。
二、敌人的敌人是朋友
俄乌战争的发生,使得一些中国网友陷入了“俄粉”和“乌粉”之争,大家激烈争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立场,外界看得一头雾水。作为一名观察者,我始终认为这场战争不能简单定义为“侵略战争”。真正的侵略战争通常伴随着占领对方领土、掠夺资源、实施军事统治等恶劣行为。然而,俄罗斯并没有意图吞并乌克兰,俄军的行动也是相对克制的,普京并不希望背上人道主义的负担。
然而,北约,特别是美国,早在苏联解体时就做出了承诺,但却不断压迫俄罗斯,接近将导弹部署到乌克兰,这对于任何一个大国来说,都是无法容忍的。回顾历史,美国在部署“萨德”时引发的东亚紧张局势已见端倪,俄罗斯的反应并非不可理解。
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,俄罗斯无疑是我们的战略伙伴,尤其是在面对美国和北约的压力时,俄罗斯分担了我们不少的战略压力,帮助我们应对来自西方的挑战。在这种背景下,俄罗斯的敌人,也自然成为我们的朋友。无论如何,我们始终要在自我发展中保持战略定力,同时关注国家利益,避免陷入一场没有必要的战争。
三、战争已然变质
如今,全球的秩序建立在二战反法西斯胜利的基础上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德国和日本等战败国的军国主义幽灵开始复苏。德国在借助俄乌战争的混乱期,试图恢复其军事大国的地位,扩军计划悄然进行;而日本,借着这一时期的机会,也显现出其军事野心,试图重新获得军事实力,甚至在俄乌战场上出现了日本雇佣兵的身影。
面对这一局势,我们要清楚认知,敌人利用一切机会在全球扩展自己的影响力,战争变得更加复杂。对于我们来说,在这场冲突中,最重要的是保持中立,专注自身发展,同时要时刻警惕战争给世界秩序带来的影响,保持战略思维。
四、战争的最终结局
一年来,俄乌战争让全球都深刻意识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普京也承认了战争带来的巨大困难,俄罗斯虽然是个大国,但其在面对持续的战争压力下也出现了疲态。而乌克兰,尽管有着西方的支持,但依旧面对着来自强敌的巨大压力。最终,这场战争只能通过一方的妥协或求饶来结束。
无论结果如何,战场上的英雄和无辜百姓都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欣旺配资-股票10万可以做杠杆吗-在线炒股配资开户-股票开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