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匡胤是周世宗柴荣身边的红人,柴荣一走,他就来个“金袍裹体”,把后周的皇位给夺了,自己当上了皇帝,建起了宋朝。
赵匡胤当上皇帝后,跟大臣们好好聊了聊,说自己实在是没办法才这么做的,心里还是把自己当作后周的忠心大臣。
可眼下,赵匡胤碰到了一个棘手问题,就是怎么处理柴荣的那几个孩子,特别是小皇帝柴宗训。
他自封“忠臣”,那肯定不会对柴荣的孩子们下手。可留着他们,毕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。赵匡胤究竟会咋处理这事儿呢?
【谋朝篡位的“忠臣”】
讲真,赵匡胤这事儿办得确实不咋地。后周这皇位,谁抢都行,偏偏他不该这么干。
赵匡胤能当上后周的大官,在朝廷里有了自己的位置,全都是因为周世宗柴荣的赏识和重用。
赵匡胤出生在一个官家后代家庭,不过这家子已经没落了。虽说赵家以前也有过风光日子,但到了赵匡胤这一辈,跟普通老百姓没啥两样。为了糊口,赵匡胤只好在皇家禁军里找了个活儿干。
赵匡胤真是挺走运的,碰上了还没当皇帝的柴荣。
那时候,柴荣是开封的一把手,他看到赵匡胤身材魁梧,身手不凡,就把他拉到自己手下,让他做了个马直军使的小官。这职位虽然不算大,但好处是能天天跟在柴荣身边。就这么着,赵匡胤慢慢地就成了柴荣身边的红人。
柴荣一当上皇帝,立马就提拔了赵匡胤,让他做了贴身副将。从那以后,赵匡胤经常跟着柴荣去打仗。他参加了高平大战,还有后周打南唐的战斗,立下了不少大功。
赵匡胤因为表现出色,被柴荣特别看重,一跃成为禁军里有实权的大将。他还有九个在禁军里结拜的兄弟,这样一来,赵匡胤手里的力量可就不容忽视了。
柴荣病得挺重那会儿,他把大事都交给了赵匡胤,还把自己孩子托付给他。托孤大臣这位置有多重要,大家心里都有数。那时候的赵匡胤,虽说没到顶头儿的份上,但也差不离了。
可是,赵匡胤在柴荣面前信誓旦旦地做了保证,但柴荣一死,他立马就动了别的念头。
才短短不到一年的光景,柴荣生前最倚重的那个负责辅佐新君的大臣,就搞出了陈桥驿那一出,自个儿披上了黄袍,坐上了龙椅,当上了皇上。
按赵匡胤的说法,他也是没办法。主要是下面的士兵们,都想着升官发财,所以就自作主张,硬给他披上了黄袍。要知道,穿上黄袍那可是犯了大罪,朝廷肯定不会放过他。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,赵匡胤只能硬着头皮去篡位了。
那为啥赵匡胤的大军一到开封城门口,就有人赶紧给他们把城门打开了呢?他刚踏进皇宫,咋就有大臣迫不及待地掏出少帝让位的诏书呢?
反正历史书上就是这么记载的,至于事情的真实情况到底咋样,那就各有各的看法了,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。
反正,柴荣最倚重的那个“心腹”,把柴荣儿子的皇位给夺了,自己建起了宋朝。
赵匡胤当上皇帝后,他是怎么对柴荣那几个儿子的呢?
【少帝柴宗训的结局】
柴荣有七个儿子,其中柴宗训是第四个。就因为这个原因,柴宗训当皇帝时年纪特别小,啥都不懂。这样一来,国家就乱了套,让赵匡胤找到了机会。
要是柴荣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大儿子,赵匡胤可能就得本本分分地过日子了。
其实,柴荣并非心里不想那么做,但问题是柴宗训的三个兄长都已经过世了。
得从郭威这家伙聊起,他原先是后汉的大将军,战场上那是威风凛凛,战功多得数不清。后来后汉隐帝一上台,就对这位老将起了疑心,整天怕他哪天会起兵造反。
这事儿也不能全赖后汉隐帝,五代十国那会儿,局势就是那么乱。手下人干掉老大的事儿,经常发生。
但后汉隐帝手头上有不少招数,偏偏挑了个最糟糕的。他急着出手,先把郭威的家人给杀了。那时候,郭威正带着大军在外面打仗呢。一听到这消息,他立马就造反了。
柴荣的三个儿子全遭后汉隐帝杀害。因为柴宗训出生得比较晚,再加上他老爸柴荣早早去世,所以轮到他继位时,年纪实在太小了,根本没办法管好国家大事。这样一来,赵匡胤就找到了机会。
通常来讲,要是大臣想要抢皇位,前面的皇上肯定是活不成的。不过赵匡胤老是说自己是个“忠心耿耿的大臣”,那怎么着也得装装样子吧?
赵匡胤专门搞了一块碑,刻上了自家的“老规矩”,说宋朝的皇上得对柴家人好。柴家人要是犯了事儿,只要不是那种罪大恶极的,就不能惩罚他们。就算是真做了天大的错事,顶多就是赐死,不能再去祸害他们的家人。
赵匡胤当上皇帝后,就把柴宗训的封号降为了郑王,还让他和后周的太后一起搬到了房州去住。
赵匡胤给柴宗训盖了座超棒的宫殿,吃的喝的全是最好的。柴宗训要什么,他就给什么,尽量让他满意。不过有一点,就是柴宗训不能离开王府半步。
柴宗训毕竟是之前的皇上,难保没有人想借他的名义来造反。要想当“忠臣”,赵匡胤就得承受这样的风险,这是必须的代价。
柴宗训运气不太好,年仅20岁就早早离世了。
有人猜测是赵匡胤动的手脚,但按那时候的情形来分析,赵匡胤其实挺冤枉的。
柴宗训7岁那年就当上了皇帝,可屁股还没坐热乎,皇位就被别人抢走了,前后加起来都不到一年。之后呢,他又活了13年才离世。要是赵匡胤真想对他不利,哪儿能等那么长时间啊。
再说了,都过了整整13年,赵匡胤的皇位坐得稳稳当当,大宋的天下也固若金汤。要是皇位摇摇晃晃的时候他不行动,偏偏等到皇位稳如泰山了才动手,这不是没事找事嘛?
说实话,柴宗训是怎么没的,挺容易猜到的。他被从皇位上拽下来那会儿,还太小,啥都不明白。后来岁数大了点,才慢慢知道自己啥处境。而且他被关着,跟笼子里的鸟儿似的,心里肯定憋屈。到最后,憋出病来死了,也挺正常的。
说实话,从赵匡胤的角度来看,他肯定也希望柴宗训能活得长长久久。因为如果柴宗训不在了,那大家第一个就会想到他。
尽管赵匡胤的行为有些不太光彩,但说实话,这家伙脑子挺灵光,这种糊涂事他肯定干不出来。毕竟他总标榜自己是“忠臣”,还得要脸呢。
【柴熙让、柴熙谨和柴熙诲的结局】
除了末代皇帝柴宗训和他的三位兄长,周世宗柴荣其实还有三个儿子,他们就是柴熙让、柴熙谨和柴熙诲这三兄弟。
柴熙谨真是够倒霉的,宋朝刚建立没多久,他就因病去世了。那时候这种情况挺多的,古时候小孩很难养活,死亡率特别高,皇家的孩子也不例外。更别提他还是前朝的皇子,受到的照顾肯定更少。说起来,柴荣有7个儿子呢,就柴熙谨一个没长大成人,其他都还好好的,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。
柴熙让和柴熙诲的人生故事那可真是充满了传奇。他们俩的经历相当不凡。
来聊聊柴熙让。根据正规的历史记录,赵匡胤当上皇帝后,给了他曹王的封号。但之后他的事迹就没了下文,只是说他不知道跑哪儿去了。
在《宋人轶事汇编》里头,讲了这么一档子事儿,把柴熙让的去向给说清楚了。
赵匡胤一当上皇帝,就拉着几个贴心的大臣,在皇宫里溜达起来。这一逛,竟发现俩宫女抱着个小娃。一问之下,才知道这孩子是柴荣的娃,叫柴熙让。
赵普他们想把这个孩子解决掉,说这样省得以后麻烦。但赵匡胤没同意,他说:“周世宗对我可是有恩的,我怎么能对他的儿子下手呢?你们这不是让我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嘛?”
说完,赵匡胤扭头看向旁边的潘美,问他:“你以前也是周世宗手下干活儿的,没啥想说的吗?”
潘美听后回道:“我跟皇上您一样,都受过周世宗的恩情。让我劝您杀了他儿子,这我做不来。可让我劝您饶了这孩子一命,我也同样做不到。这事儿,还得皇上您自己拿主意。”
潘美这人,说话真有一套,赵匡胤一听,立马乐呵起来,大笑不止。他开口道:“我听说你老盼着有个大胖小子,这孩子我看挺合适。但话说回来,周世宗的儿子,哪能给你当亲儿子,养子也不行。我看啊,就当个侄子养着吧。”
赵匡胤拍板了,这事儿就算尘埃落定了。这么一来,柴熙让就成了潘美的侄儿,潘美对他那叫一个亲,跟对待自己亲儿子没啥两样。这也算是他对柴荣以前恩情的一个回报吧。
柴熙让说到底也是个前朝的皇子,《宋史》里要是提都不会提,那也就算了,但只要写了,就不可能简单一句“不知道跑哪儿去了”就完事儿。因此,《宋人轶事汇编》里头讲的那个事儿,八成是真的发生过。这样一来,也能说得通为啥柴熙让会“没了踪影”。
柴熙让后来把名字改成了潘惟吉,他不仅科举考试考得很好,还进了朝廷当官,特别受皇帝的信任。
最后来聊聊柴熙诲这个人。
柴熙诲在正史上没了踪影,不过有后人研究出来,他其实逃脱了。
赵匡胤当上皇帝后,有些以前后周的大臣心里不服,卢琰就是其中一个。
卢琰心想,赵匡胤一当上皇帝,周世宗的孩子怕是难逃一劫。他瞅准宫里乱成一锅粥的时候,偷偷把还在婴儿床上的周世宗小儿子柴熙诲给抱走了。
卢琰从那以后就开始过上了隐居的日子,柴熙诲呢,他也大变样了,直接变成了卢琰的第三个儿子,还给自己改了个新名字,叫卢璿。
柴熙诲身份挺特别,卢琰为了帮他隐藏,干脆就让自己的闺女嫁给了柴熙诲。这样一来,柴熙诲的身份就不会被外人知道了。
从那以后,柴熙诲的后代就改了名字,低调地过上了平凡百姓的日子。
虽然赵匡胤那个篡位的行为确实挺不讲究,但他对待柴荣的后代其实还挺好。在整个宋朝,柴家一直过得非常富足,就连朝廷里的大官们见到柴家人也得客气几分。毕竟,赵匡胤定下的那条家规,可不是随便说说的。
赵匡胤这样一做,确实给自己挽回了不少面子,可以说是挺聪明的一个决定。
《宋朝历史记载》在宋朝那段日子里,事儿可不少,都记在《宋朝历史记载》里头。这本书就像是个时光机,带咱们回到那个时代,瞅瞅当时的人们都干啥。宋朝的皇帝们,一个个都挺有能耐,有的搞文化,有的搞经济,把国家搞得挺红火。当然了,也有那么几个不太行的,但总体来说,宋朝还是挺繁荣昌盛的。说到经济,宋朝那绝对是杠杠的。商业贸易发达得不行,市场上啥都有,老百姓手里也有俩钱儿,生活过得挺滋润。农业也搞得不错,粮食产量高,大伙儿都不用饿肚子。文化方面,更是没得说。诗词歌赋,啥都有,出了不少大文豪。他们的作品,到现在都还是咱们学习的典范。科技也挺牛,发明了不少好东西,给后世留下了不少宝贝。不过,宋朝也有它的烦恼。边境上老是闹事儿,跟周边国家打得不可开交。虽然大部分时候都能赢,但也挺费心费力的。好在宋朝的军队还是挺给力的,总能把那些捣蛋鬼给收拾了。总的来说,《宋朝历史记载》这本书,就是把宋朝的那些事儿,都一股脑儿地告诉了咱们。咱们要是想了解宋朝,看它准没错儿。
《东京纪事简述》这本书讲的是《东京纪事简述》里的内容。它记载了不少往事,让人能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。里面详细描述了东京的种种事迹,就像打开了一扇历史的大门,让人看得津津有味。书里不仅说了很多大人物的作为,还讲了不少小人物的故事,都挺有意思的。每个章节都像是一段独立的回忆,串联起来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。读这本书,就像是穿越时空,回到了那个时代,亲身经历了那些事情一样。如果你对东京的历史感兴趣,那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。
《宋朝人的小故事集锦》这本书里讲的都是宋朝人的那些有趣事儿。里面记录了好多宋朝人的日常生活和奇特经历。你看,有的故事说的是宋朝文人墨客的风雅趣事,他们吟诗作对,赏花品茶,过得那叫一个悠闲自在。还有的故事呢,讲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点滴。比如说,有个手艺特别好的铁匠,打出的兵器既锋利又耐用,远近闻名。再比如,有个卖油翁,倒油的技巧高超,油能穿过铜钱眼儿,一滴不漏,让人直呼神奇。当然啦,书里也有不少传奇色彩浓厚的故事。像是有个人因为机缘巧合,得到了一本古书,按照书上的方法修炼,竟然真的有了些超乎常人的能力。再比如,有个地方的村民,因为救助了一只受伤的神兽,结果整个村子都受到了神兽的庇护,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总的来说,《宋朝人的小故事集锦》这本书,就像是一扇窗,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遥远时代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智慧与勇气。
欣旺配资-股票10万可以做杠杆吗-在线炒股配资开户-股票开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